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秀女时期的安陵容:粗陋的发型服饰显出家境窘迫 小家碧玉的二把头上缠绕着深蓝色的绣线,两枚小小的褐色珍珠饰物和一枚白珠坠饰显出安陵容家室的窘迫,发后只有两支毫无金玉镶制的素银簪子,整体太过素雅,在穿金戴银的秀女之中未免显得十分格格不入。服饰上,绯红色的缎布虽然有浅红镶粉的茶花,但是镶纹太为普通,没有鲜亮的色泽,针脚不均匀,反而显得简陋。缎纹是红丝线编织的枝叶繁花,错落有致的布满了整件旗袍裙,但却在...
获得盛宠的华妃:点翠凤凰旗头霸气逼人 华妃的头饰是饱满精致的点翠凤凰旗头。繁复的缕鹿髻中央是一支宝蓝凤凰镶珠鸾掐丝缀雕步摇头钗,坠着雨滴状的珍珠。织金镂雕刻的水纹浮花镀金点翠镶嵌着红宝石,宝蓝凤翅香珠玉钏颇显身份。髻饰的亮点在于圆润莹亮的殷红镶黑红宝石,充分体现了华妃“第二凤凰”的大气怡人。赤金耳坠,脖子上的龙华是金丝绣团花图案的,比皇后娘娘的蝶舞飞花图案更胜一筹。缎面夏...
平时的皇后:灿金主色彰显一姐本色 皇后娘娘基本上都头戴钿子示人。钿子主色为灿金色,以精美的镂空雕花纹路装点整个钿子,并镶嵌大颗珍珠,饱满且圆润,整体灿烂繁华。鬓边那浅粉色的绢花大致是摘取的,花瓣颜色较亮新鲜,在鬓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皇后的沉稳恬静。细微之处彰显一姐本色——同样是白绢做的龙华,皇后娘娘的龙华上的刺绣花纹比其他嫔妃都精细复杂。服饰以明橘色为主色,秀丽而又不刻意,...
在明清家具中,明代家具以黄花梨为主,而清代家具以紫檀为主。史料证明,在明朝时期,就有紫檀和黄花梨从国外进口,故宫也有大量的屯积,但是紫檀家具为什么在明朝时期,没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却倍受宫廷的喜欢。为什么明代尚黄,而清代喜黑?现在主要流传以下几种说法: 五行说 按道家的学说,明朝的朱氏皇族认为自己在阴阳五行中属土德,居中央,尚黄色。因而,质坚而色泽及纹理秀美的海南黄花梨木材,适应了统治者的需...
初入宫时的眉庄:低调小巧的两把头避锋芒 眉庄和甄嬛是自小的好朋友。严格说来,她的出身比甄嬛还要高贵,刚进宫的时候,她的位份也比甄嬛高。不过,作为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眉庄表现得端庄得体,衣服颜色也大多是淡紫淡粉色。在假孕事件之前,眉庄虽然志大气高,但也懂得守时藏拙的道理,衣着并不求光鲜亮丽。小巧的两把头,中间装饰镶嵌珊瑚、绿松石和琥珀的银质结子,两侧也是银质的簪子,款式古朴典雅。旗装虽然是粉红...
秀女甄嬛:荷塘春色寓少女情怀 此时甄嬛待字闺中,对爱情对未来心怀憧憬。清代满汉妇女服饰分制,从这张定妆照看,汉军旗出身的甄嬛,虽是旗籍,但在家时穿的服装却与汉族女子类似:上身舒袖小袄,下着马面裙。与今天的女性常服相比,这种款式将女性的身体曲线弱化了很多,女性身体凸显性感的部分,也都被遮蔽住。这种服装审美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差异。袄子的渐变色印花,似是荷塘春色的图案。少女情怀以一种含蓄清雅的方式表现出...
昨天下午,市民报料称,市区广储门施工工地惊现一座石墓塔,记者随即赶至现场。据一同赶去的考古专家介绍,这座石墓塔形成于清代,从碑文内容来看,应该与一位叫惠雨润的清代禅师有关,这种类型的石墓塔在我市鲜有发现。 广储门工地惊现六角形石墓塔 记者在广储门工地现场看到,横卧在地上的这座石墓塔截面呈六边形,长约1.5米,通体呈白色,为白矾石材质,塔体上还粘着一些新鲜泥土,看上去刚出土不久。 据现场工作人...
戏楼损毁严重亟待修缮。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洛川县发现一座砖雕精美的清代戏楼,由于年久失修,戏楼顶部塌陷严重,彩绘壁画也剥落殆尽,当地群众期盼有关部门能予以修缮。 这一清代戏楼位于洛川县秦关乡秦关街西头约200米处的黄石(黄陵-石堡镇)南侧。东距秦关街约200米,西距刘家渠村约1000米,南距南沟约80米,北距北村约100米。该戏楼内墙长8.45米、宽7米、台高2.2米,平面呈长方形,总面...
近日,记者在黎川县中田乡小学旧址内发现一对清代石狮,据当地老人介绍,这对石狮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虽然年代久远,但这对石狮保存依然完好,线条优美,纹饰清晰,可见当时石雕艺术十分精湛。公石狮脚踩一只绣球,双目圆睁,张嘴厉吼,威严不已;母石狮怀抱一只幼狮,舌头微微伸出,正舔着幼狮,神态慈爱无比。 这对石狮的头部雕满了鬃毛疙瘩纹饰。据介绍,鬃毛疙瘩的个数代表了主人的官职和地位。一品官府门第前石...
一对清代紫檀木家具在拍卖会上成交后,买主认为是近代仿品要求退货,拍卖公司瞒着委托人乐先生办理了退货手续。反复交涉一年多后,乐先生起诉要求拍卖公司赔偿差价损失及利息。近日,市一中院作出终审判决,认为拍卖公司擅自解除拍卖合同,需赔偿乐先生损失37万余元及利息。 买得古董却疑为仿品 时间回到三年前。龙之梦大酒店四楼正在举办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其中第455号拍品引人注目。这是一对清中期紫檀木R...
【提要】因为建设施工,位于济阳县回河镇黄河大街东段的某工地,27日晚发现清代砖墓,接报后,济南市考古所28日上午派人到现场勘察。据市考古所考古人员介绍,从墓葬用砖等信息判断,这是一座清代中小型墓葬...因为建设施工,位于济阳县回河镇黄河大街东段的某工地,27日晚发现清代砖墓,接报后,济南市考古所28日上午派人到现场勘察。 记者28日在位于济阳黄河大桥西侧的该墓葬处看到,古墓埋藏很浅,距地面仅几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郭智东)2011年4月,在老河口城南水西门旧城改造工程中,有群众告知有一段古城墙暴露出来,老河口市文物局闻讯当即指派老河口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测调查,并向水西门建设指挥部汇报,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应考虑到这段古城墙的保护问题。 城墙位于老河口赞阳办事处水西门社区汉滨村,原洞宾楼西,大桥路以北。城墙残存长770、高400、厚80厘米,方向250°。为黄砂土夯筑...
咸丰七年的地契上的文字 民国时期地契 一叠33份地契 近日,笔者从徐闻谭家村一户农家中发现珍藏有33份地契文书,其标有的时间为清代至民国时期。 在33份地契中,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清代咸丰七年,距今已经一百五十多年。所有地契文书均为宣纸书写,全部是手写的楷体字,书写格式规范,多数契约盖有红红的县令官印或私人印鉴,有些还贴着印花税票。 这批保存得如此完好又如此多份...
永寿县一清代墓碑历经158年风雨,其碑文、雕刻、形制至今保存完好,研究价值颇高,该县准备将其列入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有人在某论坛发帖,称该村有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墓碑,老村庄面临复垦平整,有可能被推而不保。4月16日,记者按照其提供的地址,来到永寿县常宁镇草德村,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一片窑洞式老庄基附近找到了该墓碑。墓碑高约4米,被砖墙围拱,建筑艺术相当高,磨砖对缝、五脊六兽、上面雕刻有人...
海坛水师是清朝水师之精锐,平潭堪称旧时中国海军之摇篮。近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蒋滨建,在台北故宫发现大量清代海坛(平潭)水师的珍贵史料,其中内阁大库139份,军机处档案147份。这些史料重现了海坛水师的风采。 这些史料的年代跨越清康熙六十一年到光绪三十二年(1722年—1906年),历时184年。在这些史料中,有皇帝上谕9份,其中7份是乾隆皇帝提拔海坛总兵官的上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